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24|回复: 0

检察院调研发现购房诈骗案六成是“杀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9 09: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lign=justify]
房屋买卖因其利益巨大,容易让人受到诱惑中圈套,也容易让犯罪分子铤而走险。西城检察院调研了三年来办理的购房诈骗案件后发现,以房屋拆迁为幌子的案件占了近一半。而六成案件属于诈骗亲友“杀熟”,均能轻而易举得手。
检察官表示,房屋拆迁领域诈骗发案率占了涉房诈骗案的42.86%,犯罪分子多以虚构低价转卖回迁房屋、冒充拆迁公司人员合伙购房、谎称帮助办理拆迁户安置协议等手段为主。且大多会伪造假房产证、假拆迁安置协议、假身份证明、假房屋买卖委托书等方式迷惑事主。
被告人张某谎称帮助被害人赵某等人办理西城区西章胡同6号拆迁户安置事宜,以伪造“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协议书”等方式,骗取被害人6万元。此外,张某还谎称能买到回迁房,以疏通关系、收购房款等名义,多次骗取被害人王某38万余元。
如果被害人是亲朋好友,基于信任关系,犯罪分子得手的几率就大大增加。检察官说,购房诈骗案中6成是“杀熟”。2010年,被告人杜某谎称自己女友的父亲是房地产老总,可以帮助其表哥低价购买丰台区马家堡的房屋,轻而易举地骗取购房款27万余元。
购房交易中难免会牵涉到中介公司,原本,中介公司的审查应该是避免诈骗的有效途径。但有些公司疏于查验交易真实性,反倒让非法诈骗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比如被告人李某谎称父亲委托自己出售房产,向中介公司提交了伪造的授权委托书及公证书。中介公司未查验真实性,发布广告并提供中介服务,与买房人夏某等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在此过程中,李某拿着对方的5万元定金卷款潜逃。中介公司只好先行向夏某等人赔付。
检察官说,购房者想低价购房心切,正是犯罪分子得逞的基础。加上购房诈骗比其他普通诈骗的“收益”更大,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潜在利益。此外,房产交易监管缺失,导致伪造房产证明、假冒房主,交易不规范,特别是二手房买卖领域规制不够,自由买卖的同时带来犯罪滋生;对中介公司规范管理不够,个别中介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直接导致房屋交易风险的频繁发生。
[align=justify]
检察官建议,购房者在买房过程中一定要清楚售房一方的身份,确认对方确实依法享有房屋产权再考虑支付定金;在签订认购合同之前,应实地查看房产,不要轻易将定金交付房屋中介或他人;在交付定金前,应先到房地产交易中心核实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否有正当的开发经营许可证和预售房屋许可证等相关凭证,到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回迁房、经适房等政策用房的真实性;在正式交付定金时要签订合同并索要有效的付款凭证;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疏忽大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而房地产管理机构应针对房屋交易、房屋租赁、二手房买卖、房屋拆迁等领域加强监督,严格房屋买卖审批程序,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强化房屋中介机构行业规范,严格对委托售房者的审查,规范售房信息的登记审查制度。从源头阻断房产交易过程中潜在的犯罪风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关于我们|隐私条款|免责声明|小黑屋|D2home暗黑1.09战网 ( 鲁ICP备2020047197号 )

GMT+8, 2024-6-26 12:17 , Processed in 0.2024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