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2|回复: 0

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贵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9 08: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既然中国一直依赖低廉劳动力和低成本的模式不可持续,那么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而扩大内需和老龄化产业就可以作为抵御“涨价生活”的投资对象。
      这些天,笔者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说的是“带你去穿越!看100元人民币在古今中外能买到什么”。
      细细读时,笔者发现文章开头先是用比较科学的办法,采用度量衡的黄金去换算,1克黄金约为300元人民币,1张百元钞票就可以兑换到0.33克黄金。结果,穿越到明朝万历十八年,100元能买到20斤猪肉;穿越到南宋,租岳飞的房子,够交半年房租;穿越到康熙年间,能买到120斤大米。
      如果穿越到国外呢?100元人民币大概相当于11欧元,在德国能买到3斤牛肉;换算成澳元,大概为1 5澳元,在澳大利亚却只可买6根黄瓜;而在泰国,100元约折合450泰铢,香米能买上22斤……
      为什么要说上面这个“ 穿越” 的段子呢?就是因为“价格”这个焦点。笔者最近装修新房,算账下来,大吃一惊。就拿石家庄、郑州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来说,粉刷墙面的价格从5年前的2元/平米涨到了如今15元/平米,铺地面的价格则从8元/平米涨到了55元/平米。当然,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工人的工费翻着番的向上涨,据说一个水泥瓦工一个月就能赚到上万元。再比如一个小工的工费,从前几年的每天20元一路涨来,直到如今的100元。
      不止如此,笔者在装修时还常常遇到工人不给力,忙不过来,要排队等待的情况。甚至安装空调时,笔者都必须要给安装工增加100-200元/每台的高空作业费,否则工人以安全为由,不给你安装……这些现象都是原先从来没有过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我们突然发现身边的一切一切不断的被涨价,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绕,我们的生活真的会越来越贵吗?
被涨价与“刘易斯拐点”有关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时就涨价,反之就降价。
      现在, 回到我们“ 穿越” 的段子来。康熙年间,这100元能买到120斤大米,如果回到现在,按大米2元/斤计算,只能买到50斤。
      暂且不和古代相比吧, 单单1 0 年前,100元还能买到100斤大米呢。按道理说,现代化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供应不是问题了,可是为什么商品的价格还在涨呢?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是复杂的,但笔者要提醒大家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慢慢消失。这样解释的话,也就明白了:怪不得康乾盛世的时候,全国人口突破1亿,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大米便宜;为什么100元在生产效率高的在澳大利亚却只可买6根黄瓜,在德国只能买到3斤牛肉了,人口负增长,老龄化恐怕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吧?
      然而,说到人口红利的问题,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叫刘易斯,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刘易斯拐点”理论:经济发展是劳动力由传统农业不断向城市转移的工业化过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逐渐转移,滞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之日,也就是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时。
      这就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这两年各地的“民工荒”导致工资上涨。比如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从2010年起,工资涨了3次,一个初级工的工资从每月900元涨到现在的2200元;而一些大城市的月嫂和保姆工资,也在火箭般的上涨,比如北京月嫂前两年的月工资还在3000元/月上下,到了龙年,月嫂坐地涨价,8000月一个月,还要排队才能抢到。而这些成本的大幅快速增加,势必会最终影响到物价。
      警惕“未富先老”
      最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其中0~14岁少年儿童人口2.22亿,占16.6%;15~59岁年龄人口为9.4亿,占总人口比重70.1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
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则认为人口属于老年型。按照这两个标准衡量,中国1998年左右即进入老年型社会。这意味着30年来,无限供给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正在消失,人的劳动会越来越值钱。瑞银有个报告更能说明问题:中国总人口于2030年达到峰值,总劳动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高峰,而从2 0 1 0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加速期,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将在2030年左右关闭。
      这些数据的背后,就是社会上一直有争议的“未富先老”。人口问题专家蔡昉就警告说:“中国刚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口红利就面临消失,但老龄化趋势却越来越凸显。与日本在失去人口红利时已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讲讲 “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故事。
      与中国一样, 日本的人口红利也持续了40多年,期间日本出现过两次总抚养率见底,或劳动人口占比达到峰值。一次是1970年左右,日本跨过“刘易斯拐点”,正经历经济转型;另一次是1990年前后,日本的人口红利开始完结,人口出生率陡降,同时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盛极而衰,当时三菱以8.46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广场51%的股份,索尼、松下分别以34亿和61亿美元收购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集团、美国环球影业集团,到了1990年,东京土地资产总额已经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其后,日本“买下美国”的世界大手笔,随着日本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破灭而终结,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长达20年之久,无论怎样刺激,日本政府一直回天乏力。虽然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失去的十年”主要是因为金融体系受重创,以及不良债权层出不穷,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人口因素呢?
      巧合的是, 日本经济开始低迷的1990年,正是日本的人口红利完结的开始。
      投资抵御“涨价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贵吗?看来真的和人口红利有关。不过,看着手中的钱包日渐干瘪,也不是个办法。那该怎么办呢?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支个招,也是和人口相关:既然中国一直依赖低廉劳动力和低成本的模式不可持续,那么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扩大内需和老龄化产业一定会受益。
      比如,老龄化催生“银发产业”,即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患病率和就诊率都会大幅上升,医疗及保健的需求也会增加,医药生产、医药流通、医疗器械行业都和此相关。
      此外,未来谁将为庞大的养老开支买单呢?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是“高覆盖、低保障”,只能满足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却不足以承担全面的保障责任。“养儿防老”也不现实,独生子女在婚后要面对4位老人,还有下一代的拖累,不论是精力上还是财力上都难以承受。于是,商业养老保险会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纳入考虑范围。所以,和医药、大消费以及保险相关的股票或许会迎来投资良机,大家不妨可以多关注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关于我们|隐私条款|免责声明|小黑屋|D2home暗黑1.09战网 ( 鲁ICP备2020047197号 )

GMT+8, 2024-11-28 11:06 , Processed in 0.2136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