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5|回复: 0

贝卡谷地之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20: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2年以色列空军奔袭叙以边境的贝卡谷地,骗过苏联新雷达,最终在已方毫无损失的情况下,摧毁叙利亚“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即便是以今天的眼光看,1982年叙以贝卡谷地之战仍值得我们仔细审视——

  以色列军队突袭前,先用无人机到贝卡谷地侦察,测定叙军导弹阵地的方位;随即使用E-2C空中预警机和电子对抗飞机,使叙军防空警戒雷达丧失战斗力;接着发射多用途无人驾驶飞机,干扰叙军制导雷达使其失灵,并获取叙军导弹阵地的实时信息;最后E-2C预警机引导战斗机对导弹阵地进行轰炸,仅用6分钟就顺利地摧毁了叙军在贝卡谷地的全部19个地空导弹阵地……

  贝卡谷地之战昭示我们:打赢现代战争,单一武器远远不行,需要多种武器装备的联合。“联芯”就是基于信息系统的武器联合。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中,“联芯”已成为制胜之要。

  让我们将目光再投向另一场战争:美军“黄金峡谷”作战行动。

  在这次作战行动中,美军飞行员从美国本土连续飞行14个多小时、8次空中加油、实施夜间攻击,往返万里,得到本国航母与处于地中海的英国海空军的协同配合。如果没有高效的“联芯”,是不可能完成的。

  更让人关注的是,美军在轰炸目标时,分别在9000米高空、3000米中空以及150米以下的低空,使用了型号不同的远程预警机、电子战飞机、轰炸机和攻击机等,仅19分钟就达成了作战目的。

  实践证明,体系作战离不开人的“心连心”,更离不开装备的“芯联芯”。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作战飞机分布在海湾地区的30多个机场和6艘航空母舰上,飞行涉及122条空中加油航线、600多个限航区、312个导弹交战空域、78条空中攻击走廊,以及6个国家的民航航线,对伊拉克近800个目标实施空中打击。

  如此复杂的空中打击,却实现了攻击链不断缩短、打击精度不断提高,靠的就是高度有效的体系支撑,以及“联芯”的强力保障。

  恩格斯说:“时间就是军队。”在信息化战争中,“联芯”往往能赢得时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利用信息网络,将战场侦察系统、位于太平洋上空的卫星以及美国本土的航天司令部数据处理中心,与科威特“爱国者”导弹防空指挥中心实现互联,能在12秒钟内发现伊军导弹目标,并通过远程数据处理,及时指挥控制防空导弹实施有效拦截。

  一网联三军,处处不离芯。“联芯”涉及不同兵种、不同军种、不同型号的装备,要做到无缝链接、形成体系,对各国军队都是挑战。如果各武器系统接口标准不一、数据不兼容,只能形成不完善的体系。而不完善的体系,显然难以应对敌人完备的体系攻击。

  在未来体系作战中,只有做到统一接口标准、统一信息编码、统一交换格式,才能实现军种之间、兵种之间、军地之间的上下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从而赢得胜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网站地图|联系我们|关于我们|隐私条款|免责声明|小黑屋|D2home暗黑1.09战网 ( 鲁ICP备2020047197号 )

GMT+8, 2025-4-20 12:05 , Processed in 0.2084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